广东省廉江市某大厦地下室底板面积:88.65m×66.58m;底板厚度分为三个层次(图四)。三个层次的厚度分别为周边厚度h1=1.2m;大部分厚度h2=3.85m;中心核芯筒部位厚度h3=5.95m。
图四 地下室平面和剖面图
地下室混凝土设计等级强度为C40,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中,水泥采用P.042.5普通硅酸盐水泥,水泥用量为360kg/m3,内掺一级粉煤灰,混凝土浇筑时间处于2月处,旬平均气温4.5℃,属于冬季施工。
2、测温点布置(图五)
图五 地下室底板测温点布置平面图
根据底板厚度不同,将基础底板分为三种组合设置测温点,其中:
1)号测点埋深600mm。
2)号测点为四种深度的组合测温点,其中包括:上部温度测点,测温点放在混凝土表面下100mm处,中部测点,测温点放在混凝土表面下2975mm处;下中部测温点,测温点放在混凝土表面下3976mm处;底部测温点,测温点放在基础垫层表面上200mm处。
3)号测点为三种深度的组合测温点,其中包括:上部温度测点,测温点放混凝土表面下100m处;中部测点,测温点放在混凝土表面下1925mm处;下中部测温点,测温点放在混凝土表面下2567mm处;底部测温点,测温点放在基础垫层表面上200mm处。
测点通过预埋管内讯号线接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,见图六。
图六 测温点深度剖面图
3、温度监测与保温养护(见图七)
图七 保温层与测点的关系
因为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处于冬季施工,室外平均气温为4.5℃,温度监测的重点是放在处于降温阶段的混凝土养护。
养护方法主要采用覆盖蓄热保湿养护方法,现场所采用的保温材料为草包加薄膜的方法。针对本地下室的不同厚度的特点,设置了多单元保温层,每一个单元相对独立,根据需要添加和减少,独立的保温单元包括:底层保温单元层、中间保温单元层和上层保温单元层。
1)底层保温单元层:在混凝土面上覆盖一层薄膜薄膜上加二层草包层、草包层覆一层薄膜。
2)中间保温单元层:二层草包、草包上覆盖一层薄膜。
3)上层保温单元层:一层草包加一层薄膜组成,最上层的薄膜上设薄膜搭接压缝草包,防止薄膜接缝被风吹开引起热量散失。
通过监测的数据来调整保保温的数量多少,便于在降温阶段将薄膜、草包逐层揭去,以达到控制降温速率的目的。
4、养护过程
整个养护期为28d,保温材料在养护期结束后全部撤去。
在养护期中,②号测号处中心测温点与表面的温差曾升高至24℃,快要达到25℃的临界点,现场立即采用对该点区域范围内增加覆一个单元保湿层,使该区域的温差降至23℃。
温度峰值出现后,由于采取了单元保温层的保温措施,混凝土内部的降温速率较平缓,每天降温的速率约在0.47~0.69℃/d,10~22d有增长趋势,约1.1~1.2℃/d;在开始逐层撤去保温层,降温速率增加到1.5℃/d.
四、结束语
大体积混凝土,一定要从设计、材料、施工方法、保养等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措施,才能减少其内部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,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。
参考文献:
[1]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04-2002(2011版);
|